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新侨,谁是真心英雄?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01 :客家华人靠什么最终胜出?

丁叔叔老家福清,因在北方出生长大,不会讲,也听不大懂福清话。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祖籍地的认同,走到那儿都以福清人自居。

可是这些年来,我在印尼华社采访写作,打交道最多的,却是非亲非故非同乡的客家人。

屈指一算,迄今为止我一共撰写编著了十八本华人传记,单单客家侨领或工商精英就有八位,而且清一色全是祖籍梅州的客家人。自从开了这个公众号,我笔下记述的人物,客家人就占了更大比重。

有人问,你丁叔叔一个“北佬”福清人,为何与客家人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回答是,因为客家人在印尼华人族群中最有文化。
这样说,并非他们个个满腹经纶,都爱做学问,而是客家人不管在哪里,肯定比别的群体更重视文化。
有人总结过:“在客家人生活的社区,崇尚文化,尊师重教,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客家人作为中国南方汉族的一个民系,曾几何时漂泊无依,“但始终带着文化远行在动态融合中彰显中华文化的韧性”
他们普遍坚守传统,对于历史的传承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冠绝天下!成为他们与众不同的一种特质。

印尼的客家华人也是如此。最牛B的大老板不一定是他们,但那些投身于传承复兴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必然少不了客家人。

这么说吧,如果闽南人被认为比较慷慨豪爽,广府人比较心灵手巧,潮汕人比较精明强干,福清人比较敢想敢做……那么客家人呢?通常被认为保守谨慎,生活节俭。

可就算是这样,华社在印尼搞的那些劳心费神不赚钱、甚至赔钱的项目,比如办报纸、开书店、编杂志、兴建博物馆、华人文化公园、历史纪念馆、以及创办各类学校,等等,只要与文化有关——无一不是客家人组织发动,倾力而为。

各国华文作家在雅加达印尼客家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2018年12月16日)

在这个曾经排华严重的南洋群岛国家,面对此情此景,我曾不止一次地由衷感叹:幸亏有那么多历经磨难痴心不改的客家人,薪火相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要不然,中华文化早就在此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

正是得益于客家人的上述特点,丁叔叔这个码字为生的普通文化人,在印尼才有幸被他们发现、抬爱,青睐有加,写了不少梅州籍客家精英的传记,并结识了一帮挚友。

我由此断定,因为有着其他省籍华人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在印尼最终胜出的,一定是客家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美国,早期移民的华人全是身处最底层的贫困劳工,他们吃苦耐劳为美国造了铁路,同时千方百计供下一代读书,让他们受到良好教育,现在华人已经是美国收入最高的族群之一。相比之下,你看黑人,他们比华人早来了一百年,但他们一不会吃苦耐劳,二没有重视教育,整天在街头晃来晃去不思进取,以至于至今大多数仍然生活在贫民窟里。

这就是文化底蕴不同带来的结果。

回过头再看中国,这几十年发展一日千里,去年新冠疫情让全世界都束手无策,可是中国三下五除二就控制住了,简直完美!归根结底,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大局意识、家国情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样道理,说客家人在印尼会最终胜出并非妄言。

事实上,华商中的大企业家,已经有越来越多客家人的身影。所谓厚德载物,厚积薄发,首要归功于客家文化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2014年5月,《下南洋》纪录片总导演周兵前往雅加达拜会印尼客属联谊总会,讨论拍摄有关客家人在印尼落地生根的纪录片事宜。图为周兵向该会总主席叶联礼赠送纪录片光盘及图书。右二系客属总会辅导主席曾季瑾,左三是印尼作协主席、作家袁霓,左一系客联副秘书长杨健昌,他们都是印尼客家文化精英。

再拿福清人和客家人比较一下。

历史上客家人也和喜欢飘洋过海的福清人一样,出国闯荡乃是看家本领。

涌馨在一篇题为《从客家民系看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能扛?》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客家人勇于开拓,各抱四方之志,不论从商、从军、从政或出洋谋生等,皆富有进取精神。当年,许多客家人系一条裤带出门,在异域落地生根,奋发图强,成就大业。从古到今,散居在海内外的客家人,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开拓进取、成就卓越的客家人。既有当地的开埠奠基人,所在行业的开创者,或首屈一指的企业家、工商巨富等。

涌馨先生此言不虚。可是丁叔叔也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在印尼,客家人群虽然庞大,但绝大多数系当地出生的侨生,就算还有极少数在故乡梅州生活过的客家人,一般上也都是大陆解放前出国的前辈华侨。不像我老家的福清人,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乃至现在,每个时代都有大批来印尼当华侨“新客”,源源不断,可以说代代无穷期。

那么数百年来,也曾世代远渡重洋出国闯荡的客家人,为何后来就很少下南洋到印尼定居了?我一时也说不清楚。

因为这个原因,不管什么年代,印尼的福清新侨,从来都不乏在商界打拼的年轻一辈,而客家人中自行创业的各路英豪,基本上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最近这几十年,至少在印尼,几乎看不到客家新侨的影子。

02:长相酷似前首富的80后新侨阿哥

不知是否到了改写上述历史的时候。这几年,终于有一位来自梅州的客家壮士崭露头角。

此人生于1980年,用《梅州日报》报道他的话说:“是个妥妥的80后,具有这个时代年轻人所有敢闯敢拼的韧劲”。

那一年,梅县松口古镇一户李姓人家迎来一个“呵伢”(新生儿),是个“细哥崽”,大人给他起名李满意,后来还有一个名字叫李阳飞。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不大知道,1991年国内出了个传奇牛人老牟。此人用500车皮水果罐头、热水瓶胆之类的积压产品,与即将解体的前苏联做了一单以货易货的生意,换回四架图154大型客机。在“万元户”还是衡量财富地位的年代,老牟这一笔就赚了1.6个亿,立马成了当时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首富”,江湖大名,如雷贯耳。

1991年当四川人老牟成为中国首富时,远在广东松口古镇的客家小男孩李满意才11岁,一放学就抱着皮球到处乱跑,幻想长大了做一名足球健将。笔者把牟首富和李满意这两个丝毫不相干的人扯在一起,没有什么别的含义,完全是因为他们长得实在太像了。

丁叔叔那个年代还在内地一铁路央企当宣传干部,有一次,如日中天的老牟前来本人所在城市作报告,我在台下当听众,因此与“首富”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对身高体壮的老牟,以及他那宽阔的前额和圆圆的脸庞印象深刻。

将近30年后,我在雅加达第一次见到李满意,还以为时空穿越,遇见了年轻版的牟其中。不信你看下面这两张照片,无论身材、长相,包括发型,小李和老牟都活脱一个模样。

左为2019年主持印尼中商会有关文体活动大奖赛的李满意,右为30年前的中国“首富”牟其中长城留影。

在古镇老街生活的李满意,从小到大的经历,其实和国内大部分80后孩子一样:

小学时一边在老师面前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边想着在放学路上买几块“大大”泡泡糖,再赶紧跑回家看《黑猫警长》;初中时一边学人体生理卫生,一边看古惑仔,着迷金庸武侠小说,玩魂斗罗游戏;高中时一边传着纸条看着漫画,一边练习东西海三城,模拟做四中黄冈试题;大学时一边狂热世界杯,读哈利·波特,同居翘课,一边学“毛邓三”政治读物。他们吃过“小豆冰棍“喝过"北冰洋汽水”,也吃过"哈根达斯"用过信用卡。他们穿过秋衣秋裤,棉衣棉裤白球鞋,也穿过回力和耐克阿迪。他们读过唐诗宋词,也迷恋过三毛席慕容,喜欢过四大天王、成龙、李连杰、小虎队、周星驰、BEYOND、林志颖,也喜欢谢霆锋、F4……他们一边任人宠溺着,一边任人声讨着。他们度过了没有电脑和手机的童年,也经历了没有战争和饥饿的成年……

除此之外,在梅州这个“足球之乡”,一个男孩子不会踢两脚足球,很容易被小伙伴看衰。李满意打小是个孩子王,酷爱踢球那是必须的。他自称是“骨灰级”球迷,并矢志不移,将此爱好终身相伴。事业有成之后,李满意分别在印尼和梅州组建了两支球队,由其本人率领,一有空就组织比赛,东拼西杀,争得不少荣誉。这其中一些故事,咱们后面再说。

超级球迷李满意在绿茵场上。

总而言之,李满意80后这代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彰显个性的时代烙印。

2002年李满意从梅州嘉应大学毕业,先是去了深圳,在邮政局找了个差事,干不到一年,因为各种不顺心,便扔下“铁饭碗”,跟着一个精明强悍的湖北佬到处推销美国润滑油,生意很火,也算挖到第一桶金,“并且深刻熟悉了市场,经受了考验,最重要是锻炼了口才,从此学会和各色人等打交道”。

他后来从事物流行业,并于2005年成立了深圳客源鼎信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深圳市聚喜楼国际物流公司,相关业务稳步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司进出口经营受到影响,年轻的李满意萌发了“转战”国外的念头。因从小耳濡目染“松口华侨过南洋”的故事,经过一番深思,他另辟蹊径,前往印尼寻求机会和出路。

李满意把深圳公司交给太太卢淑娜打理,他在雅加达,同样开了一家KYDX客源鼎信公司,还是从事国际物流老本行,主攻港口清关业务。
如此一来,国内国外,两头呼应,都是自己的公司操办。
要说这印尼海关,在国际物流界一直以“严苛”著名,有东南亚清关最难国家之称号,令无数进出口企业竞折腰,也让很多货代公司“操碎了心”。
长期以来,印尼港口清关这个行当,大多由树大根深、人脉广泛的当地货代把持,难度大,风险高,利润也很可观。笔者当年采访过印尼华商“寒天”(一种海藻提炼的保健品)大王钟延筹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做过"清关帮办"。据钟先生说,他年轻干这一行时,风里来雨里去,非常辛苦,而且经常受气。“但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到两公斤黄金”。
哇塞!那个年代,你看这钱赚的,真叫人眼馋。
不过古今中外,在此行当,如无大智大勇的本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想分一杯羹,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李满意这个客家阿哥,初到印尼,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必定遇到不少困难,遭受许多心酸。但仗着年轻,火力特别壮,这些都被他扛过去了,当然最重要还是靠信念、毅力、智慧,加上运气,才能摆平种种艰险坎坷。
短短两三年功夫,他居然就做到了内引外联,整合当地资源,步步为营,指挥一班兄弟挺枪跃马,杀入重围——硬是在阴晴圆缺最难把握的“通关”环节,打出一条通道,为众多客户进出口产品——特别是中资企业大批设备进入印尼,提供了必不可少而又周到可靠的服务。

2018年5月上旬,李克强总理一行访问印尼,在雅加达接见中资企业代表。李满意(即李阳飞,后排右四)作为客源鼎信总裁和印尼中商会物流分会副会长获邀出席。该商会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内央企国企分公司老总,像李满意这样自我创业的私企老板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难得的荣誉,也证明官方对他的认可。

冯仑写过一本书《扛住就是本事》,说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无论你是刚步入社会、还是已经小有成就,无论你是经商投资、还是从政多年,波峰浪谷摔打你得能扛,艰辛无望之时你得忍耐。

有关李满意这方面的创业经历,我从前写过一篇长文《印尼通关为何不易?再难的路也有人走出坦途》,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点击浏览,本文不再重复。
03:足球加美酒,人生高光时段
到印尼玩命打拼好几年,李满意等到了“一带一路”的大时代。
2013年秋天,咱们的最高领导出访印尼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从此成为伟大筑梦者。印尼总统佐科维积极响应,和习主席共同开启了两国关系新一轮深化合作的“蜜月期”。
在此大背景下,中资企业大举投资印尼,李满意主打的物流清关业务量迅速激增,赶上了好时候的KYDX客源鼎信,一路顺畅,营收节节攀升。
这位客家新侨阿哥总算熬出来了。他赚的虽然远不如与之撞脸的那位前首富那么惊人,但也感觉到达了人生巅峰。
2015年,李满意在雅加达组建了“天伯公铁狼“足球队,由派驻印尼的各中资企业人员组成。球队成立之初为8个人,三年之后发展到25人。
铁狼队作为一支业余足球队,由领队李满意精心运作,在每场比赛的激情碰撞中摘金夺银,很快打出不小的名气。
他们为球队注册了队徽,请来教练和后勤人员,甚至还形成了自己的球队粉丝团。每周固定三场训练赛风雨无阻,同时也不断参加印尼本地的各种邀请赛,包括跟印尼海关球队比赛,代表中国大使馆参加跟俄罗斯和德国人比赛。
李满意还带着球员作为印尼华裔总会代表队,先后两次回国自己的家乡梅州开展交流友谊赛。

2019年12月底,李满意(后右三)发起组织了由印尼中资企业和本地足球爱好者参加的首届“铁狼杯中印尼足球争霸赛”。图为他和铁狼队球员在雅加达球场。
那几年李满意实现了人生的高光时段。他在印尼,好像一个小土皇帝,每天豪车美酒相伴,想打球就打球,想喝酒就喝酒,再也不为生计和事业发愁。
承蒙李老板看得起,丁叔叔也当了几回有关文体活动的颁奖嘉宾。
那一次应邀观赏他组织的足球争霸赛,铁狼队荣获冠军,李满意在雅加达最高档的华人大酒楼摆下庆功宴,把本队球员连同笔者等人全伙请去,开怀痛饮,引吭高歌。
印尼啤酒贵的要死,小小一瓶几十块钱,在座十几个踢球的壮汉情绪高涨,个个海量,喝的刹不住车,人人能整一两箱。若是一般人做东请客,遇见这阵势,保准得大惊失色,心疼的哆嗦。然而据我在一旁观察,李满意自始至终面带微笑,漫不经心,好似浑然不觉。10箱喝完,把手一招,轻声吩咐:“来!再上20箱,让兄弟们尽兴。”
我当时想:这个李满意,年纪不大一派从容,还真有点大将风度!
作为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他也和国内某些发达显贵的老板一样,买了一匹昂贵的澳洲赛马,自己很少有时间骑,就寄放在深圳有名的尚武国际马术骑射学院,聘请专人喂养调教。
“达则兼济天下”,李满意这位客家阿哥自然懂得个中道理。于是便以公司名义与印尼华社联合,隔三差五搞点公益慈善活动,为当地贫民送去温暖,把印尼人感动得双手竖起大拇指,满脸都是感激的笑容。这种感觉让李满意很爽。

上图为印尼中文媒体有关李满意公司公益活动的报道。下图为2020年4月,印尼中资企业客源鼎信物流清关公司员工在雅加达街头向急需的民众免费派发口罩。(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摄)
04:在印尼为国内抗击疫情出力
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肆虐。开头几个月,亿万国人从惊恐绝望到奋起抗击再到阶段性胜利,取得巨大成功,让仍在疫情中挣扎的各国刮目相看。
彼时的李满意,在雅加达参加了几场为国内外抗疫捐款捐物的公益活动。许多行业都处于停摆状态,他的物流公司却因抢运医疗物资变得更加忙碌。
他回忆说:

当时很多同事都回国了,只剩下我和两三位印尼的同事留守在公司,为了尽快把侨胞们捐赠的防疫物资运回国,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有侨胞来消息说物资到公司,我们都第一时间接货、连夜整理、报关审批,至少有两个多月,我每天都睡不足4小时。

李满意(左)与同事在雅加达仓库接收捐赠抗疫物资运到中国。

那段日子,印尼到中国的航班多数停飞,物流运输受到巨大阻碍,物资排队的时间颇为漫长。李满意多番联系圈内好友,依托人脉关系,使防疫物资以最快速度“登机”运输。

据《梅州日报》报道:

疫情初期,印尼华裔总会主席黄德新,先是在总会发动捐款300多万,采购到25万个口罩和一批防护服,分别定向捐给北京、广州、温州、福建等地。接着又联络同是梅州籍侨贤的梁世桢伉俪、陈志明等人出资办货,并委托李满意带人一盒一盒地从药店购买,克服重重困难筹到了5.2万个口罩和50件防护服。

上述物资都是通过李满意的物流公司运送回来的。

去年秋天,国内抗疫初战告捷,眼看印尼遥遥无期,李满意忍不住归乡心切,回到了梅州。

05:再当大哥,游子归来又出发
2020年12月13日,位于梅州世界客都大道的那座大型城市综合体“东汇城”内,突然嘉宾云集,一派喜庆热闹景象。
一间名为SAHARA NANA(撒哈啦娜娜)的品牌服装店,一家“广东撒哈啦娜娜传媒有限公司”,还有一家“广东天伯公足球俱乐部”,同时在此举行揭牌仪式。
三个项目,同一个老板,正是从印尼回来继续创业的新侨阿哥李满意。
他一回梅州,先是一头扎进足球场,与小兄弟们痛痛快快踢了几场球,马上就找到了当大哥的感觉。
李满意在家乡的那帮兄弟,有十几个人,两位是发小同学,其他都是比他小十岁八岁的细哥仔。细哥仔大部分出自嘉应大学足球专业,毕业后分布在各个学校或俱乐部当足球教练。
这群年轻人,阳光灿烂,生龙活虎,毕竟是客家人的后代,踢得一脚好球,也对客家文化自豪而入迷,有几位还能写不错的文章。
李满意打心里喜欢这帮足球哥们,可是一问他们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元,梅州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年轻人的工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闯过大码头、见过大世面的李满意,此时胸中升起豪情,决定搭建新平台,招兵买马,拉小兄弟一把。
他酷爱踢球,于是就注册成立了一家“广东天伯公足球俱乐部”,把细哥仔们都招入麾下。他也热爱文化传播这个行当,于是又创办了一家“广东撒哈啦娜娜传媒有限公司”,让那些能文能武的兄弟多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
而真正的实体店,则是他太太卢淑娜在非洲撒哈啦沙漠旅行时灵感突现,萌发创意的SAHARA NANA(撒哈啦娜娜)的服装品牌。他们开的那个东汇城专卖店,专售自己研发的各种卫衣,专业运动服饰,时尚新颖,抓绒内力,休闲舒适,性价比又高,一上市便受到年轻人追捧,成为当地消费者的首选。
就这样,李满意带着一帮兄弟,在梅州一边踢球,一边卖撒哈啦娜娜卫衣,一边琢磨传媒文化与产品经营的关系。
果不其然,上月初,下面这篇由中新社记者采写的从海外传回来的新闻报道,就在互联网上“火”了起来。
 印尼“客家梅茶”复活记
作者 林永传 张文喜
雅加达3月1日电:“不久的将来,又能喝到久违的客家梅茶了”。中国春节刚过,印尼客家华人圈就在传递着这样一条好消息。
上世纪曾经风靡印尼数十年的“客家梅茶”,是“下南洋”来到印尼的客家人思乡的慰藉,更是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承。
二十世纪初,从中国广东梅州松口堡码头乘“火船”下南洋的罗少息来到印尼。和大部分下南洋的客家人一样,从最艰辛的洗砂淘金做起,几番努力拼搏,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当铺和照相馆。
定居于印尼东爪哇省南海漳埠的罗少息,最难舍就是家乡客家的“食茶”文化。为了安抚自己的肠胃,更为了解百般乡愁,他走访印尼各地茶叶产区,开始调制有家乡茶香的“客家茶”。
经过不断调试、整合与改良,罗少息终于研制成功既有家乡客家传统、又适合南洋社会风味的新式客家茶,并将之命名为乡情满满的“客家梅茶”。
此后数十年,“客家梅茶”不仅为客家人所喜爱,更成为风靡印尼各族群的王牌饮品。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近一个世纪后,因生意后继乏人,“客家梅茶”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成为老一辈印尼客家华人口口相传的思念和遗憾。
2012年,同样从中国梅州松口堡“下南洋”来到印尼的新侨李满意,无意中成了“客家梅茶”的新传人。
说到起因,在中印尼两国物流业已做得风生水起的李满意称是“幸运的缘份”。
在与印尼华人的一次聚会时,李满意听同桌长辈讲起“客家梅茶”曾经的辉煌,为“现在已经喝不到”而显得很遗憾。李满意立即萌生了寻找罗姓后人的想法,看能不能获得梅茶配方,让这一品牌“复活”。
经四处搜寻打听,在南海漳埠客家华人的帮助下,李满意终于找到了罗姓后人。听明来意后,罗氏后人感动之余,决定把梅茶配方交到李满意手上,他们也不希望曾经注入先辈心血的“客家梅茶”就此失传。
“客家梅茶来自中国梅州,我要让它先回到梅州,再重新出发”。寻得配方后,李满意回到梅州,结合现代制茶工艺、中印尼两国口味和消费习惯,经过在两国间来回奔波、不断尝试,终于调制出新一代“客家梅茶”。
紧接着,李满意的第一个动作是在罗少息的家乡开了第一家“客家梅茶”店并获得成功。如今他已在梅州地区开了4家店。
“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印尼雅加达的店也开起来了”。李满意说,已在雅加达的两家商场里商洽好了场所,今年就会开业。往后,将在客家人较多的泗水、万隆、棉兰、坤甸等地陆续落地,让“客家梅茶”再次香飘印尼。【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是今年4月11日,李满意和几位国内公司同事,在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塑像前的留影。他们此行从梅州出发,前往湖南、上海、江浙、福建转了一大圈,踏访了许多红色景点。李满意在发布上面这张照片的朋友圈写了12个字:“学党史、瞻伟人、行目礼、敬华夏”
这个80后的客家新侨在印尼打拼十几年,亲身经历了种种,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爱国爱党分子”,同时有了乡愁日渐浓郁的的家国情怀。
2020年11月,回到家乡的李满意,目睹松口古镇沧桑,芳华不再,一时抚今追昔,心潮澎湃,遂展纸挥笔创作了一首歌词《客家新侨宣言》,发表于印尼国际日报。现抄录如下,权作本文结尾:
万里聚乡情,海上明月升
祖先的家园,梅州的古城
松口码头开出的火轮
带来中原底蕴的客家文明
侨贤筚路蓝缕的足迹
播洒华夏后裔龙的精神
他们守望相助,把那薪火相传
在这群岛的土地,沐浴椰风蕉雨,
闯出一片蓝天
我们扬起风帆,从不畏惧艰险
为着时代的使命,耕耘一带一路,
筑梦人类宏愿
老友情谊重,新朋爱意浓
共同的理想,出彩的人生
心连心精诚团结的旗帜,飘扬
在你我的心灵
手挽手坚强温暖的臂膀,托举
起灿烂的群星
祖国情,意难忘,回望故乡,金
秋歌未央
四海广,在南洋,造福社会,吾
辈当自强
我们和谐共生,用爱照亮人间
我们书写传奇,阔步壮行向前

在80后已逐渐成为你我身边中坚力量的今天,期待并呼唤更多真心英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